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新闻动态

您的位置 : 本站首页 > 正文

新闻动态

学校举办高等教育(研究生)教学成果奖培育专家讲座

时间:2025-09-29    点击:[]

9月28日,学校举办高等教育(研究生)教学成果奖培育专家讲座。讲座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金龙、吉林大学滕利荣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。研究生院院长、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曹世奎出席,研究生院副院长、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瑞丽主持。

李金龙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《研究生教育研究》编辑部执行主任。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4篇;获评高等教育(研究生)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,组织和指导申报的“2022年高等教育(研究生)国家级教学成果”获评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5项。他以“教无定法,报奖有法,贵在得法——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组织原则与申报进路”为主题,从办学定位、成果特色、政策导向、人才贡献、逻辑要素、统筹组织六个方面深入阐述。他指出,申报单位应避免同质化,要从自身最具竞争力的学科领域出发,找准“真难题”,凝练出具有鲜明特色和不可替代的成果主题。他讲到,申报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导向,深刻理解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在“立德树人”“服务需求”“提高质量”“追求卓越”等方面的要求,其成果的核心价值应体现在“人才贡献”上。他通过10余个国家级获奖案例,详细阐释了如何构建“理念-问题-方法-成效-创新”的严密逻辑链条。

滕利荣,吉林大学二级教授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 教学名师,获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、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他以“高等教育(研究生)教学成果奖的凝练和申报书的撰写”为主题,结合其丰富的评审与实践经验,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申报书的撰写策略。他指出,成果申报应立足实际、精准选题,建议我校紧密结合中医药特色与优势,优先从“产教融合”“医教协同”等具有竞争力的领域找准切入点,建议积极整合校内资源,与校外企业或高水平院校联合申报,以弥补自身积累的不足;应遵循范式,精心构建申报材料,详细剖析了申报书的写作范式,界定了“研究起始-实践检验-成果总结”的时间线,聚焦了研究生培养中“创新思维不足”“与实践需求脱节”等深层次痛点;应厚积薄发,注重长期积累与宣传,鼓励教师主动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介绍教改经验,扩大成果的校内外影响力,开展持续的研究与扎实的实践,为申报高级别奖项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曹世奎作总结讲话。他指出,一要认清形势,增强申报紧迫感,结合奖项申报周期,积极开展研究、实践、成果积累,提前做好准备;二要明确路径,系统规划、精准发力,积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、专业学位产教融合等方向选题定位、凝练主题、整合资源;三要协同发力,建立校院培育机制,号召各学院将此项工作视为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,力争在高级别奖项上实现突破。


教学成果奖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核心指标,是彰显育人成效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。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,将教学成果的培育、凝练与申报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。本次讲座对教师深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,是凝聚共识、明晰方向、形成合力的重要举措,为学校冲击高水平教学成果奠定基础。

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与教学单位院长(负责人)、分管领导,学科带头人,导师,研究生秘书,二级学科秘书,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讲座。






长中研究生
长中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

Copyright ©  竞技宝app下载安装最新版2016 版权所有 吉ICP备05002036号              地址: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

Baidu
竞技宝投注app